没有账号?| 马上注册
铜川论坛> 城乡 > 正文
“新”字为首:创新推动中部崛起
1089 0

bermudy

2024/3/28 5:55:28

3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整个讲话核心在于一个“新”字: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创新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这次座谈会是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召开的,也是继上一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召开5年后再次召开的,更是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情况下召开的,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面对崛起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何走出中部发展新路,如何发挥东中西协同发展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意义重大。

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着力围绕“新”字,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供给侧+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上下更大功夫,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更大功夫,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中部崛起。具体来说:

这一“新”,就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是要充分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新:创新,新技术、新动能、新流程、新产业、新模式;质:高质量,劳动要素、劳动工具、劳动关系、劳动环境质的提升;力:转换力,实现力,劳动要素、劳动工具、劳动关系、劳动环境等劳动投入转换为财富的能力的提升;生产:聚焦生产、要素转换为财富创造之上。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围绕新型先进技术、技术装备制造基地+新型服务业基地建构,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就是要立足实体经济根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围绕“三基地、一枢纽”、“一中心、四区”及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讲话8点意见,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提升自主创新水平,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就是要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这二“新”,就是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创新和高水平开放创新。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生产关系的匹配。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和开放创新,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全方位内陆开放高地。具体来说,就是要聚焦全方位新型改革开放基地建构,围绕“一中心、四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全面清理纠正地方保护行为,推动各种生产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更好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同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在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增强对国内外要素资源的吸引力。

这三“新”,就是要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

区域发展一个是分工一个是协作,新发展阶段,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特别是在中部这样产业结构同质化的区域,重在协同,抱团发展,一体化发展。围绕新型区域发展共同体基地建构,借力打力,把中部地区发展放入整个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放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来定位思考,加快形成新型合力——新质协同力。这里所谓新质协同力就是:区域内+区域外+自身省内,协作+协同+统筹,内协作,外协同,自统筹。新:创新;质:高质量;协同:高粘性,高契合;力:有成效。就是进一步创新建构区域内+区域外+自身省内三级协同合作机制,推动产业分工协作、市场统一融合、生态联治共保、设施互联互通、民生互惠共享。

1)内协作:产业协作+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一体化+中部六省联席制度,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加强都市圈之间协调联动,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共同落实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新质协同力之一。2)外协同:产业(梯次)协同+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一体化协同,强化与国家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借力打力,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新质协同力之二。3)自统筹:产业统筹+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一体化,都市圈+城乡统筹+县乡村乡村振兴,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新质协同力之三。4)建机制:围绕实现服从国家统一空间布局和体现自身特殊发展要求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区际/区内利益分享激励机制。通过深化价格体制改革、打造市场化交易平台,建立利益补偿和回馈机制等手段,保证重要农产品、重要能源矿产资源、重大生态品种等在区际间的有效交换,促进资源开发地和利用地、农产品生产地和销售地、生态保护区与受益区等区际间利益分享和发展机会上的协调平衡。

这四“新”,就是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创新,加快建设美丽中部。

坚持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母亲河和三大淡水湖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不过保护是要有钱的,有支持的。怎么办?要靠“两山”理念,科学转化。

围绕新型绿色低碳发展基地建构,环境不可逆的,坚决不动,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

坚持边保护边发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为本,科学转化是关键。不断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在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发挥优势、释放潜能。

这五“新”,就是要坚持城乡融合创新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16年末中部地区贫困人口为1467万,占全国贫困人口比重的34%,超过了1/3的水平,其中河南为370万、湖南343万,分别居全国贫困人口的第三、第四位,仅次于贵州、云南。庞大的脱贫人口群体以及脱贫地区,加之边缘人口及边缘地区,防规模性返贫底线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任务不轻。

围绕新型城乡融合发展基地构建,就是要坚持城乡融合创新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创新发展新型县域经济,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重视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县(市、区)振兴发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民支持制度,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移风易俗。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扫黑除恶常态化,创新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态。

这六“新”,就是要努力把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中部6个省中有5个省是粮食主产区;许多省都是能源原材料基地,相应发展的产业许多也是能源原材料加工或支撑的产业。保粮食安全、能源转型任务同样不轻。

因此要围绕新型粮食安全生产基地+新型能源基地构建,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进一步提升煤炭、稀土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

这七“新”,就是要以“抓两头,做中间”扁担战略为抓手。

抓两头,做中间。两头:东部呈上,西部启下。东部承接资金技术人才(产品/要素)市场,西部对接人力资源(产品/要素)市场。全面发挥中部地区在东中西系统发展中的支撑、服务、链接、引领作用,全面筑牢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中间是关键支撑点,打造高新技术+制造+服务基地。中间要结实,要稳靠、扎实,两头要灵活,有韧性,有弹力。“建成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战略定位,同样也是对中部发展在国家东中西整体发展中的定位,就是要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增强战略牵引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区域辐射能力,建设科技强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湖北而言就是要打造“支点的支点”。另外,有力有效,还是要靠产业,产业是立区之本、强区之基。中部地区是中国产业较为集中的地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点工作,应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这八“新”,就是要变比较劣势为比较优势,打造区域竞争优势。

中部六省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历史,目前还存在不少比较劣势,不过处理得当,比较劣势也可以转化为比较优势。要变比较劣势为比较优势,打造区域竞争优势。1)两头在外,两头落地。上联东部,发挥人财物成本相对优势,以及发展理念、认知技术、市场环境相近优势,承接东部产业梯次转移,让东部资金产业人才落下来。安徽对接长三角\河南对接北京。下联西部,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相对优势,以及文化习俗特别是空间距离相近优势,对接西部要素,让西部人力资源落下来。2)打造高效一体化区域市场、物流仓储中心,优化服务,降低成本,将通道效应转化为落地财富。3)利用区域产业同质化,打造区域产业协作基地、区域粮食安全生产基地、区域新能源基地、区域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新型服务产业基地、新型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基地,变区域内竞争为区域内合作,形成合力,形成强大的协作效应,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4)打造产业协作大区域品牌,增强品牌影响力。5)以“左右逢源”,省级外联为抓手,积极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6)发挥优势。科技引领:武汉,合肥;能源基地:湖北,山西,河南;制造基地:长沙,武汉,南昌;文化赋能: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起源地,荆楚文化形成地,“鱼米之乡”,中部六省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旅游发展:中部六省的旅游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形成了少林寺、三峡、黄山、庐山、武当山、岳阳楼、张家界、嵩山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武汉、长沙、太原、南昌、合肥、郑州等被确定为中部六省旅游发展的节点城市;生态环境:母亲河+三大淡水湖,生态绿色低碳发展之基石。7)以改革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作者为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雷明)
手机二维码 手机二维码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